绵阳安州区稻渔共生模式创新,一田多收实现新突破

近年来,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,各地纷纷探索农业可持续发展新模式。在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,一项名为“稻渔共生”的创新农业模式应运而生,不仅实现了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,更在“一田多收”的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,为当地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稻渔共生,顾名思义,是将水稻种植与渔业养殖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农业模式。在安州区,这一模式得到了广泛应用,成为当地农业发展的一大亮点。
安州区地处四川盆地西北部,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。然而,在传统农业模式下,土地资源利用率低,农业生产效益不高。为改变这一现状,安州区积极探索稻渔共生模式,通过科学规划、合理布局,实现了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。
在稻渔共生模式下,安州区农民将稻田与鱼塘有机结合,将水稻种植与渔业养殖相结合。具体操作方法是,在稻田中养殖鱼类,利用鱼类的排泄物作为水稻生长的肥料,同时,水稻的根系为鱼类提供栖息地。这样一来,既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,又实现了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。
安州区稻渔共生模式具有以下特点:
1. 资源循环利用:稻渔共生模式充分利用了稻田和鱼塘两种资源,实现了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,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。
2. 生态环保:稻渔共生模式减少了化肥、农药的使用,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,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。
3. 高效益:稻渔共生模式提高了土地产出,实现了“一田多收”,增加了农民收入。
4. 优质农产品:稻渔共生模式下,水稻和鱼类品质优良,深受消费者喜爱。
近年来,安州区稻渔共生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。据统计,截至2021年底,安州区稻渔共生面积已达1.5万亩,年产水稻、鱼类等农产品1.2万吨,实现产值1.5亿元。同时,该模式还带动了周边地区农业发展,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为推广稻渔共生模式,安州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:
1. 加强政策扶持: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,鼓励农民参与稻渔共生模式。
2. 技术培训:组织农业专家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,提高农民的稻渔共生技术水平。
3. 市场推广:通过举办农产品展销会、线上线下销售等途径,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。
4. 建立产业链:引导企业参与稻渔共生产业链,实现农产品加工、销售等环节的有机结合。
总之,安州区稻渔共生模式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。在今后的发展中,安州区将继续加大推广力度,让这一创新模式在更多地区开花结果,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。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