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州桑枣镇百年染坊重现蓝印花布工艺,传承非遗文化
位于四川省安州区的桑枣镇,历史悠久,文化底蕴深厚。近日,这里的一家百年染坊重现了蓝印花布工艺,为这个古镇增添了一抹独特的色彩,也让这一传统技艺得以传承。
蓝印花布,又称蓝夹缬,是中国传统的民间印染工艺之一,有着悠久的历史。它起源于宋代,盛行于明清时期,主要分布在江南地区。蓝印花布以其独特的纹样、鲜艳的色彩和丰富的文化内涵,被誉为“民间艺术瑰宝”。
桑枣镇的这家百年染坊,始建于清朝同治年间,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。在漫长的岁月里,它见证了桑枣镇的发展变迁,也见证了蓝印花布工艺的兴衰。如今,随着时代的发展,许多传统工艺逐渐失传,但这家染坊却始终坚守着传统,将蓝印花布工艺传承下来。
为了重现蓝印花布工艺,染坊的主人——张师傅,历经数年努力,终于成功复原了这一传统技艺。张师傅说:“蓝印花布工艺虽然复杂,但每一道工序都至关重要。从选材、制版、印花到染色,每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。”
在张师傅的带领下,染坊的工人们开始了紧张的制作。首先,他们选取上等的棉布作为原料,经过浸泡、晾晒等工序,使棉布达到最佳状态。接着,他们制作印花版,将传统的纹样雕刻在木板上。然后,将木板固定在棉布上,用黄豆粉和石灰水调制而成的印泥进行印花。最后,将印好的布料放入染缸中,经过反复漂洗、晾晒,最终呈现出蓝白相间的美丽图案。
张师傅介绍,蓝印花布工艺的难点在于印花版和印泥的制作。印花版需要经过精细雕刻,纹样要清晰、美观;印泥则要调配得当,既要保证印花的牢固度,又要使图案色彩鲜明。这些工序都需要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艺。
在染坊的展示区,记者看到了一幅幅精美的蓝印花布作品。这些作品既有传统的图案,如花鸟、鱼虫、山水等,也有现代的设计,如卡通、动漫等。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,还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,可以用于家居装饰、服装面料等。
桑枣镇的蓝印花布工艺重现,不仅让这一传统技艺得到了传承,也为当地旅游业带来了新的活力。许多游客慕名而来,欣赏这一独特的民间艺术,体验传统工艺的魅力。
张师傅表示,今后将继续努力,将蓝印花布工艺发扬光大,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一传统技艺。同时,他还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蓝印花布工艺的传承中来,让这一民间瑰宝焕发出新的生机。
在新时代的背景下,桑枣镇的百年染坊重现蓝印花布工艺,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,更是对民族精神的弘扬。让我们共同期待,这一传统技艺在未来的发展中,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。
- • 科技城光子产业集群荣获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称号,引领产业创新发展
- • 绵阳游仙区“数字乡村”平台上线,引领智慧治理新时代
- • 绵阳市携手敦煌研究院共绘蜀道文化研究新篇章
- • 平武县高山蔬菜冷链物流基地建成,助力农民增收新篇章
- • 北川县羌山生态猪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,绿色生态品牌再升级
- • 安州区创新推出“新教师三年护航计划”,助力教师专业成长
- • 绵阳科技城医院质子治疗中心破土动工,西部首家质子治疗中心扬帆起航
- • 人工智能产业盛宴启幕:产业园开工,30家人工智能企业集中签约
- • 涪城老茶馆焕新推出“时光套餐”:盖碗茶配川北凉粉,穿越民国风情
- • 涪城区丰谷镇“劝禾”生态农耕体验园成为亲子游热门打卡地
- • 绵阳大数据赋能扶贫:精准识别再升级,助力动态管理新篇章
- • 日本新材料企业联合体与绵阳达成产业合作共识,共谋新材料产业发展新篇章
- • 绵阳首个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中心落户游仙区,助力乡村经济腾飞
- • 科技扶贫显成效:绵阳引进智能农机提升耕作效率
- • 绵阳科技赋能水稻种植,单产突破历史新高,农业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
- • 绵阳全面推进贫困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安州红酥荣获欧盟有机认证,开启欧洲市场新篇章
- • 江油市教育基金会成立,首期募集善款850万元,助力教育事业蓬勃发展
- • 四川游仙区试点“AI班主任”系统,开启班级日常事务智能管理新时代
- • 绵阳首条乡村振兴定制高铁专列正式开通,助力乡村发展新篇章
- • 游仙区科技孵化器迎来新里程碑:入驻企业突破百家,创新动能持续增强
- • 江油青莲镇首次公开唐代酒令竹简,揭秘千年酒文化传承
- • 绵阳教育开放周盛大启幕,市民预约体验特色课程精彩纷呈
- • 三台县投资超5亿,打造“中国西部纺织智造之都”
- • 安州区“共享猪场”模式创新破解散养户产销难题
- • 梓潼县启动“未来校长培养计划”,30名青年干部赴沪跟岗研修,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
- • 江油市青林口古镇明清古建筑群修复完成,豆腐宴美食IP出圈,古韵新潮共绘文旅新画卷
- • 绵阳平武大熊猫野化培训基地成功放归3只人工繁育个体
- • 游仙区小枧湿地公园桃花水母群落:探寻极危物种的神秘家园
- • 绵阳跨境电商综试区交易额同比翻番,覆盖全球50国展现强劲发展势头
- • 三台西平镇客家围屋群焕新颜:启动文物修缮保护工程
- • 绵阳试点“碳汇茶园”,探索生态价值转化新路径
- • 绵阳启动清代川剧宗师李调元剧本数字化工程,传承经典焕发新光彩
- • 江油市重华镇老君山道教文化论坛盛大开幕,20国学者共襄盛举
- • 安州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成效显著,抽检合格率高达98%
- • 北川羌绣工坊牵手电商平台,手工艺品畅销全国,传承非遗魅力
- • 绵阳三台县“银龄讲学计划”助力乡村教育,退休教师重返讲台传道授业
- • 游仙区新桥镇滨江绿道骑行大赛盛大启幕,串联十大景观节点共绘生态画卷
- • 安州区创新举措:首创“农耕学位”认证制度,劳动教育融入毕业考核
- • 绵阳科技企业研发新型激光雷达,助力我国打破国外技术垄断
- • 三台鲁湖本地生态甲鱼宴,引领周边特色养殖产业链蓬勃发展
- • 清代绵州八景绘画数字复原项目顺利通过验收,文化瑰宝重现光彩
- • 绵阳机场创新服务,设立美食体验区,旅客可打包真空包装肥肠
- • 绵阳城区智慧停车系统上线,实时查询助力缓解“停车难”
- • 平武县生态旅游季盛大开启,民俗文化深度游带你领略巴蜀风情
- • 三台县创新举措,启动“乡村网红”培育工程,助力农产品电商销路拓展
- • 盐亭县圆满完成危桥改造工程,筑牢村民出行安全防线
- • 梓潼黎雅镇宋代古窑遗址出土百余件完整茶具,再现千年茶文化盛景
- • 梓潼县粮食烘干仓储一体化设施覆盖率创新高,领跑全省粮食安全保障领域
- • 盐亭县油橄榄精深加工厂投产,打造西部高端食用油基地
- • 三台县景福镇元宝枫种植基地延伸产业链,开发药用精油产品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平武大熊猫公园生态护林员岗位助力脱贫攻坚,132贫困户受益良多
- • 绵阳携手阿里巴巴共建数字农业示范基地,推动乡村振兴战略
- • 平武县再添生态奇迹:首次观测到雪豹活动影像,刷新物种分布纪录
- • 梓潼县多措并举,河道整治保障农田灌溉
- • 游仙忠兴镇稻田艺术节巨型3D地画引游客打卡,打造乡村旅游新亮点
- • 绵阳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正式上线,盘活闲置资产超10亿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绵阳启动历史名人主题数字藏品发行计划,传承文化新风尚
- • 新型储能产业基地盛大开工,规划年产能20GWh,助力我国能源转型
- • 盐亭八角镇“蚕丝祖神”祭祀仪式完整影像记录完成
- • 涪城龙门镇“送蚕神”习俗荣登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
- • 安州区“稻香说丰年”农民诗会成功举办,共庆丰收佳节
- • 游仙区柔性电子产业园奠基,可折叠屏材料量产在即,引领柔性显示新时代
- • 三台县东山公园唐代摩崖造像光影展盛大开幕,夜游项目成亮点吸睛无数
- • 平武县虎牙藏族乡藏式民宿集群惊艳落成,雪山星空房预订火爆
- • 游仙区柔性电子产业园奠基,可折叠屏材料量产在即,引领科技新潮流
- • 绵阳科技城成功举办首届全球校友招商推介大会,共谋发展新篇章
- • 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园正式投产,年产值预计突破150亿元
- • 绵阳南山中学科技创新团队再创佳绩,荣获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金奖
- • 三台县与高校共建教育博士工作站,共育本土研究型教师新篇章
- • 游仙区柔性电子产业园奠基:可折叠屏材料量产在即,引领科技新潮流
- • 安州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助力困难群众安居乐业
- • 涪城区成功举办全球青少年科创峰会,17国选手共襄盛举
- • 安州桑枣镇百年染坊重现蓝印花布工艺,传承古老技艺焕发新光彩
- • 绵阳农村电商产业园荣获国家级示范基地称号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安州焦鸭子华丽转身,文创礼盒助力传统美食焕新颜
- • 涪城龙门镇重现“铁水打金花”传统年俗表演,传承千年民俗文化
- • 新型显示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绵阳分中心正式成立,助力中国显示产业迈向新高峰
- • 北川禹里乡焕新之旅:古法酿酒与羌族土宴深度游套餐,体验传统风情
- • 安州“扶贫文化大院”:丰富群众精神生活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梓潼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荣膺省级五星级园区,引领农业现代化发展新篇章
- • 绵阳获批国家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,西部科技引擎再升级
- • 绵阳积极开展“扶贫日”系列活动,全民参与共筑扶贫梦
- • 涪城丰谷镇苕粉产业年产值破亿,助力千人就业,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