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川曲山镇羌族碉楼营造技艺荣登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

在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,有一项古老的建筑技艺——羌族碉楼营造技艺,近日荣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殊荣,成功入选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。这一消息不仅让北川人民倍感自豪,也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羌族碉楼,作为羌族人民智慧的结晶,历史悠久,独具特色。它不仅是一种防御工事,更是羌族人民生活、生产、信仰的载体。曲山镇的羌族碉楼营造技艺,经过数百年的传承与发展,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技艺。
北川曲山镇位于岷江上游,是羌族聚居区。这里的羌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,积累了丰富的建筑经验,形成了独特的碉楼营造技艺。这种技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首先,选址讲究。羌族碉楼多建于山脊、峡谷等地形险峻之处,既能防御外敌,又能抵御自然灾害。在选址过程中,羌族人民会根据地形、气候、水源等因素综合考虑,确保碉楼的稳固和安全。
其次,结构独特。羌族碉楼采用石木结构,以石头为基础,木材为框架,石板为屋顶。这种结构既坚固耐用,又具有很高的抗震性能。在建筑过程中,羌族工匠们巧妙地运用榫卯结构,使碉楼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定。
再次,装饰精美。羌族碉楼在装饰上独具匠心,窗花、门楣、檐口等部位都雕刻着精美的图案,寓意吉祥如意。这些图案多为羌族民间传说、动植物形象等,体现了羌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和信仰观念。
近年来,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加大,北川曲山镇羌族碉楼营造技艺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。为了传承和弘扬这一技艺,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:
一是加强人才培养。通过举办培训班、邀请专家授课等方式,提高羌族工匠的技术水平,培养新一代传承人。
二是加大宣传力度。通过举办羌族碉楼营造技艺展览、拍摄纪录片等形式,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这一技艺。
三是创新发展。在保持传统技艺的基础上,结合现代建筑理念,开发出适应新时代需求的羌族碉楼建筑。
如今,北川曲山镇羌族碉楼营造技艺入选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,无疑是对这一技艺的充分肯定。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,羌族碉楼营造技艺将继续传承下去,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增添新的光彩。






